电影天堂 发表于 2025-8-26 15:35:47

《满唐华彩》怪诞的表哥



《满唐华彩》
完本·历史·两晋隋唐


盛唐繁花似锦,惊天裂变在即。
天宝五载,他睁开眼,看到了“昭昭有唐,天俾万国”的盛世雄风,名将如云,疆土广袤;能臣如雨,仓廪丰盈;诗歌璀璨,文华耀目;美色倾城,歌舞升平。
他也看到了满朝如痴如醉,骄固奢靡,争权不休;江山飘摇,积弊丛生;胡儿叛乱,人如草芥。
渔阳鼙鼓动地来,他偏要让此唐不失华彩。


电影天堂 发表于 2025-8-26 15:37:13

第1章长安雪

      冬,十一月,长安。

      窗外雪花簌簌。书房中,多宝搁子摆满了书籍,案几上放着一根腰带,腰带上挂着个银色的鱼袋。

      鱼符则落在外面,正中是用以核验的凸起的“同”字,两边分别刻的是“太子左春坊”、“赞善大夫杜有邻”。

      杜有邻正坐在胡床上捧着一卷书专注品阅,沉浸于先贤学术。

      忽听门外响起急促的脚步声,他的续弦妻子卢丰娘嘴里慌张唤着“郎君”径直推门进来。

      被搅了清静的杜有邻立即眉头一蹙,问道:“又出何事了?”

      “不好了。”卢丰娘急得反而结巴起来,道:“五郎在外头遭人欺负了!”

      杜有邻放下书卷,不耐烦道:“好好说话。”

      “柳勣把五郎带到平康坊去了,不知与哪家浪荡子起了冲突,动……动了手。”

      “畜生,敢去那等去处。”杜有邻狠狠叱道,“还不带回来?留在外头毁京兆杜氏声名不成?”

      “我儿何曾去过那等去处?还不是你那大女婿带的。”

      卢丰娘一张胖脸上满是委屈,偏说不清楚,只好跺着脚转身一指,叫候在书房外的一个小厮进来。

      “快,你来说。”

      杜有邻见是大女婿身边的小厮,目露嫌恶,侧过身去。

      “回阿郎话,我家郎君只想带杜五郎到南曲吃茶,杜五郎见了坊楼东面右相的宅邸,问了句‘右相如何住在这莺红柳绿之地’,恰被吉大郎听见,起了口角,吉大郎让人将杜五郎拿了,说要押到相府去赔罪。”

      听到这里,杜有邻已变了脸色,问道:“哪个吉大郎?”

      “是京兆府吉法曹家的长子。”

      杜有邻倏然起身,趿着鞋往外走,喊道:“全瑞。”

      家中管事全瑞早已候在廊下,俯低身子,小步上前应道:“小人在。”

      “速将那个畜生带回来!”

      “这就去办。”

      全瑞遂让那小厮领路,匆匆出门往平康坊去。

      杜有邻一脸不悦,来回踱了两步却又坐下,拿起书卷继续看。

      许久。

      卢丰娘在廊下徘徊,见家中管事全瑞独自一人匆匆跑回来。

      “五郎人呢?”

      “小人找不见五郎。”

      全瑞还在喘着气,边回答主母,边敲了书房的门。

      “何意?”卢丰娘大惊失措,追着他问道:“找不见是何意?”

      “吉大郎并未带五郎去右相府,但不知带到了何处,小人已留人在附近找寻。”

      全瑞说到这里,欲言又止。

      杜有邻听到外面的动静,开门出来。

      “阿郎。”全瑞低声道:“听周围人说今日南曲闹出了人命,恐怕事情大了,阿郎是否出面到吉家走一遭?”

      卢丰娘一听出了人命,吓得摇摇欲坠,忙道:“郎君,你快去求……”

      “住口。”杜有邻叱住妻子,吩咐道:“再去找,找到五郎再说。”

      全瑞擦了擦额头,道:“阿郎,府上只有十余奴仆,小人是否到对面的魏家借些人手一并寻找?”

      杜有邻看起来沉着,其实没甚主意,问道:“可行?”

      “小人这就去。”

      ~~

      这次卢丰娘直接赶到侧门边等着,焦虑不已。

      终于,婢女青岚抬手一指,道:“娘子,快看。”

      只见两个青衣奴仆正向这边跑来,其中一人背上还背着个人,远远便向这边喊叫。

      “找到了,杜五郎是我们找到的!”

      “我儿!”卢丰娘大喜,哭喊着迎上前。

      这两个魏家奴仆颇为热心,一人继续往前跑,将杜五郎背进院中,另一人安慰不已。

      “杜家娘子放心,活着……小人先是一探,本以为没气了,再一探,活着,活着。”

      可见,能救回杜家小郎君,他们也很高兴。

      好不容易,那昏迷的少年被放倒在杜宅前院的庑廊下。

      他看起来十五岁左右,生得一副极好的相貌,五官精致,虽是闭着眼也能让人感到气质不俗。

      只是身上只穿着单衣,脖子上还有淤青,显然被人狠狠掐过。

      “我儿……”

      卢丰娘大哭着扑上前,定眼一看,嘴里的呼喊却是硬生生停住了。

      她愕然片刻,讶道:“这不是我儿啊。”

      “这不是杜家郎君吗?”

      两个魏家的奴仆面面相觑。

      “这怎能不是杜家郎君?我们捡到时……”

      忽然,门外又一阵嘈杂。

      全瑞匆匆赶回来,招呼着一个奴仆将背上的少年放倒。

      “快,先放倒,掐人中。”

      这次被带回来的少年很快便醒了,从廊上坐起。

      他今年正是十五岁,与卢丰娘一样,长得一张大圆脸、塌鼻梁、小眼睛,虽不算太丑,却有种畏畏缩缩的气质。

      此时他仿佛从恶梦中惊醒,浑身都在打颤,嘴里还在喃喃着什么。

      “我儿?”卢丰娘推开旁人,定眼一看,大哭道:“这才是我儿!”

      “五郎,没事吧?”

      “……”

      人群后面,有个青衣奴仆探头一看,懊恼地一拍自己的额头。

      “唉,这个丑的才是杜五郎。”

      魏家的管事连忙拉开这个冒失货,向卢丰娘告了罪,领人离开了杜家前院。

      “嘴上没门吗?非得当面说。”

      “叔,我把那个俊的从平康坊一路背过来呢。”

      “连是谁都不知,怪得谁来?你也不先找全瑞辨认清楚。”

      “那还不是为了……多领些赏钱吗。”

      “说来,杜家娘子还真是一枚钱都不赏。”

      “抠搜。”

      说话间,他们停下脚步。

      只见巷子里放着一具由蒲席包裹的尸体,血从蒲席间渐渐淌出来,将积雪染出一片殷红。

      “真死了人了?”

      “杜五郎身边的小厮,听说名叫端砚,被吉大郎活活打死的,杜五郎这才吓晕了过去。”

      青衣奴仆小声说着,唏嘘不已。

      同样是贱籍私奴,免不了兔死狐悲……

      ~~

      书房中,杜有邻握着鱼符,手指轻轻摩挲着。

      跪在他面前的杜五郎已哭得泣不成声。

      “孩儿一直说‘我错了’,吉祥就是不肯让人停手,孩儿被摁在地上,不知道怎么才能让他停手,端砚……端砚……被打得……”

      说到这里,杜五郎哽咽住了,差点喘不了气。

      杜有邻唉声叹气,连叹了好几口气,问道:“吉大郎还说什么?”

      “他问我‘咽得下这口气吗?’阿爷,我们找二姐给端砚讨个公道好不好?”

      “混帐!”杜有邻拍案喝道:“还嫌给杜家惹的麻烦不够?”

      杜五郎吓了一跳,嘴唇都在哆嗦,却还抬头看着杜有邻,眼神中满是乞求。

      卢丰娘见不得儿子这般,抹泪道:“郎君,五郎都让人欺负了!”

      “够了,吉大郎伤到五郎否?到京兆府告他打杀奴婢,杖刑一百、赔钱五万,你便满意了?出去。”

      “郎君。”卢丰娘委屈地跳脚。

      杜五郎泪流不已,嘴唇哆嗦,道:“阿爷,端砚从小就……”

      杜有邻叹息一声,闭上眼,吩咐道:“全瑞,以庶人之礼安葬端砚,成全主仆情谊、杜家仁义吧。”

      “是,阿郎。”

      “都去吧。”杜有邻抬手一指杜五郎,叱道:“你今日起禁足在家,往后休再与柳勣来往!”

      “大姐夫他……”

      “你还管那害人精。”

      卢丰娘不让杜五郎再开口,拉起他扶着出去。

      出了书房,还丢下一句小声的抱怨。

      “出阁前也是名门闺秀,嫁到杜宅来受这般窝囊气。”

      廊外还在下着小雪,庭院里已安静下来,奴仆们各归其位。

      全瑞跟了过来,低声道:“小人这便去办端砚的后事,纛竿三尺,明器九事,大娘子以为如何?”

      “此时却知问我了?”卢丰娘知道管事无非是在要钱,遂道:“问阿郎去。”

      “阿郎不理俗务。”全瑞应道,好生尴尬。

      杜五郎于是拉了拉卢丰娘的衣角,哭道:“娘亲,就厚葬端砚吧。”

      “一个虚职官,养这么大祖宅,还替你两个兄长打点,我……”

      卢丰娘嘴里嘀咕,但看着儿子悲伤的神色,终是咬牙应道:“人死为大,办吧,帐上支取。”

      “是,还有一事,下午柳郎婿称去找朋友帮忙,是否让人去知会一声已找到五郎了。”

      “他真当自己交游广阔。”卢丰娘暗骂,挥手让管事看着办。

      她才懒得管那大女婿。

      “彩云,你去玄都观请位真人给五郎作法驱邪。”

      杜五郎还在哽咽,道:“娘亲,我不用驱邪。”

      “你看你这个样子,魂不守舍的。”卢丰娘抚着杜五郎的肩,“请吧,也让真人给端砚度桥。”

      “那好吧。”

      外仪门处,彩云才从二进院离开,青岚正从前院进来,道:“娘子,那位小后生醒了。”

      “你扶五郎去歇着。”卢丰娘道:“我去看看。”

      杜五郎方才醒来时便留意到了那个昏迷的少年,颇为在意,执意要一起去。

      ~~

      前院庑廊处,少年支着身子坐起。

      若说他昏迷时给人的感觉是一个矜贵柔弱的贵家子,而他一睁开眼,气质又有了变化,让人感到一股与其年纪极为不符的沉稳。

      更奇怪的是,沉稳中却带着茫然。

      “小郎君,你是哪家的子弟?”卢丰娘问道:“因何昏迷在路上?”

      那少年正在疑惑地看着四周,迟疑了片刻,开口很缓慢地问了一句。

      “我,没有死吗?”

      中间停顿了一下,他仿佛不太会说话。

      “你没死。”卢丰娘道:“被杜家救回来了。”

      少年的目光中依旧透着不解,点头致谢。

      “不必害怕,你可有名字?”

      “薛白。”

      “可是河东薛氏出身?”卢丰娘又问道。

      薛白摇了摇头,目光落在了杜五郎的鬓边,看得很认真,像是在观察着什么。

      杜五郎被他看得有些局促,挠了挠脖子低下头。

      想了想,他向卢丰娘道:“娘亲,他好像病了,也给他碗姜汤吧?”

      姜汤是方才给杜五郎熬的,卢丰娘遂让人去再端一碗来。

      这会工夫,薛白起身,踉跄地走到了门外。

      他身体还有些虚弱,扶着墙,站在台阶上向外看着。

      杜五郎不由跟了过去,站在门槛上探出头,顺着薛白的目光往西面望。

      巷边残留着一滩血迹。

      远远的,升平坊牌楼与对面魏宅围墙之间那两寸见宽的画面里,是朱雀大街的车水马龙。

      “这是哪?”薛白问道。

      “长安,万年县,升平坊。”

      “长安?”

      天空中还在下着小雪,巷子对面的院墙中透出亭台楼阁、一层层的木制斗拱、重檐歇山式的屋顶、屋脊上的鸱兽扬嘴而立。

      风吹动檐下悬挂的铃铛,发出清响。

      “是哪朝哪代哪年?”

      “你连这都不知道吗?”杜五郎道:“大唐天宝五载。”

      “天宝五年吗?”

      薛白闻言微微叹息,叹出了一口白气,飘散在大唐天宝年间的寒风中。

      他身上的单衣很薄,嘴唇已冻得发白。

      “载,不是年,是载。”杜五郎提醒道:“夏曰岁,商曰祀,周曰年,唐虞曰载。唯尧舜之君以载纪年,当今圣人功比尧舜,曰载。”

      薛白看了他一眼,神色迷茫,并无敬畏。

      杜五郎不由缩着头小声嘀咕道:“旁的书读不好无妨,此事务必要记牢。”

      “好。”

      “你家在哪里?”

      “不记得了。”薛白道:“死……昏死过去之后,我很多事都不记得了。”

      “是有人要打杀你吗?”杜五郎用很小的动作指了指薛白脖子上的掐痕。

      “想不起来。”

      杜五郎忧虑起来,到卢丰娘身边小声道:“娘亲,他孤苦伶丁,我们收留他吧?”

      婢女青岚道:“娘子,奴婢看到他脚踝有绳索勒出的淤青,颈后有烫掉的烙印,又是在平康坊找到的,可能是个官奴,犯了错被打成这样丢在路边。”

      “官奴?”卢丰娘喃喃自语道:“正好得再给五郎买个奴仆。”

      青岚见主母没明白,提醒道:“这情形也不好立契入贱,留下恐不妥当,万一再惹了麻烦,毕竟杜家不是寻常门户。”

      卢丰娘听了,马上犹豫起来。

      杜五郎急道:“可他这样会死在外面的,马上要宵禁……”

      “五郎心善,见不得人受苦,给些盘缠救济即可。”

      杜五郎很想能收留薛白,偏是口才远不如青岚,急得不知所言。

      但这番对话落在卢丰娘耳里,想到既要给盘缠救济人另外买奴还要立契入贱,忍不住向薛白问道:“你可识字?”

      “识字。”

      如今西市上这般一个苍头可不便宜,卢丰娘遂动了心思,问道:“今日我儿受了惊吓,需有人陪着。你既无处可去,暂且留下为他当书童如何?”

      薛白没有马上回答,而是仔细打量了庭院中诸人一眼。

      青岚目光看去,只觉他眼神中带着审视之意,之后似乎在心中做了权衡才点了点头。

      这并非一个十余岁的少年能有的姿态,又是来历不明之人,青岚不由有些担忧。

      但身为婢女,尽到了提醒之责已不好再多说,只希望他不会给杜宅招来祸事吧。

电影天堂 发表于 2025-8-26 15:37:41

第2章大祸临门

      “天宝五载,是玄……是有杨贵妃?”

      “咦,你连自己的身世都不记得,贵妃你倒是记得好清楚的?”

      “有安禄山吗?”

      “我似乎听大姐夫说过,记得是某地节度使?进京来请求当贵妃养儿,闹了许多趣闻。”

      “……”

      薛白从耳房的小榻上醒来,脑中依旧回想着昨夜的对话。

      许多事该早做准备了,偏连身子都还有些虚弱。

      摇了摇头,他起身穿好放在床边的絮袄,里面以锦絮填充,还算暖和。

      在杜宅已生活了三日,每日两顿伙食,味道且不提,至少汤饼或胡麻饼都是吃到饱,也了解了许多风土人情。

      进到厢房,绕过屏风,杜五郎还在打鼾。

      薛白推了推他,道:“起来吧,今日有道士来给你驱邪。”

      “再睡会。”杜五郎翻了个身之后却嘟囔了一句,“是该起来,今日给端砚度桥。”

      “度桥?”

      “奈何桥,喝了孟婆汤,过了奈何桥,下辈子投胎个好人家。”

      杜五郎说着,心里好受了许多,撑起身子来。

      薛白则微微惘然,自语道:“孟婆汤。”

      “是啊,要不然成了孤魂野鬼。”杜五郎拿起一件对襟狐裘披了,漫不经心地系着衣扣,嘴里道:“不过若我转生时还能记得上辈子之事,那一定很有趣。”

      “确实有趣。”

      此时屋外响起了敲门声,薛白过去开了门。

      来的又是青岚,她头发梳成了双髻,用发绳扎着,腰间有一根束带把绿白条纹的彩间裙拢高以方便走路……打扮得一副唐时婢女的模样。

      嗯,人家本就是唐时婢女。

      “五郎起了吗?真人已经到了。”

      “起了。”

      青岚往屋中走去,一见杜五郎那乱七八糟的模样便皱了眉,责怪薛白道:“你也不将五郎把衣服披好。”

      她上前便要给杜五郎系衣服。

      “我自己来。”杜五郎反而慌了,往后退了两步,手都不知往哪放,“我自己会穿,你忙你的,我马上过去。”

      “那五郎一会到二庭盥洗。”青岚行了一礼,又招过薛白,道:“设坛需人手搬东西,你先随我过去。”

      “好。”

      她这一进来,倒将屋中两人都安排了一遍,颇有家中大婢的风范。

      带着薛白走过游廊,她还不忘敲打他两句。

      “我知你许是出身富贵,做不惯这些。但相比当官奴,能在杜家做事是天大的福分,你该尽心些才是。”

      “好,应该的。”

      “五郎当你是个玩伴。”青岚莞尔笑了笑,随即又严肃了语气,提醒道:“但你也莫失了下人的自觉。”

      她自觉这一番话柔和中带着严格,能称得上厉害。

      薛白依旧应了一声“好”,神态平常。

      青岚却感到有些镇不住这个小厮,恍惚以为走在身边的是当五品高官的阿郎。

      两人穿过后仪门,她停步走在后面,调整了一下,提醒自己保持大婢风范。

      ~~

      二庭已在设坛,有仆役正跟着一个道童在摆放香案。

      挂着许多小铃铛,发出清脆的响声。

      有个须发灰白的老道正昂然立于庭中,手拿拂尘,身背桃木剑,仙风道骨的模样。

      一见薛白与青岚过来,老道微微一笑,迈步迎上。

      “贫道方大虚有礼了,今日一见,杜五郎真乃天质自然、风采特秀,往后必非等闲。”

      话到最后,老道手中拂尘轻摆,语气笃定。

      青岚双手已经搭在腰间正要行礼,闻言愣了一下,道:“道长误会了,五郎还未过来,这是……”

      她看了薛白一眼,觉得现在说这是书童似乎让方大虚难堪。

      此时,书房方向忽然“咣当”一声响。

      青岚遂轻推了薛白一下,道:“你去看看是否碎了什么物件,洒扫干净。”

      “好。”

      薛白向还在抚须掩饰尴尬的方大虚拱手行了一礼,转身便向书房方向走去。

      绕过不大的小竹圃,拾阶而上,已能听到争吵声。

      “若非你,五郎岂能遭此大厄?!”

      “是五郎口出妄言,幸而子婿请托朋友,吉大郎才放回五郎……”

      “闭嘴,简直强词夺理,休再提你那些狐朋狗友!”

      “丈人这般大怒,然而子婿做错了何事?子婿交结豪俊之士,还不是为了杜家好?!”

      又是“咣啷”一声大响。

      书房门没有关上,薛白走上前,正看到杜有邻愤然将一张矮几推倒。

      “为杜家好?咳咳,你说得出这等话?你一介兵曹,俸禄几何?你用媗儿的嫁妆给那些名士送奢侈之物,给杜家招来祸事,还敢信誓旦旦。”

      “丈人糊涂啊,安不知有舍才有得,如今笼络他们,来日他们才会声援太子……”

      “闭嘴!闭嘴!”

      杜有邻气得几乎要昏厥过去,由卢丰娘、全瑞一左一右扶着,以手抚额,喘气不已。

      站在他们对面的则是一个俊挺青年,身穿锦裘,头带深青色的软幞,在这寒冬腊月还握着一柄折扇,吊着一个玉扇坠,外表看起来着实是好风采。

      想必这就是杜家的大女婿,柳勣。

      薛白虽只到杜家三日,却已常听这位柳郎婿的大名。

      在杜五郎口中,大姐夫生性狂疏,为人热忱、不拘小节,因此交游广阔;而在杜家其他人口中,柳勣轻傲无礼,对外人献媚而对家小淡薄,做事眼高手低,除了一副皮囊简直一无是处。

      此时柳勣对杜有邻的盛怒之态视而不见,兀自说道:“正是因太子在朝中毫无势力,才会任人欺负。”

      “我让你闭嘴!休再提太子!”

      杜有邻一张脸涨得通红,要挣开搀扶去扑柳勣。

      “有何不能提的?丈人往后可是当朝国丈,未免太胆小怯懦了……”

      薛白此时才恍然大悟,难怪这几日听杜五郎提到“二姐”都是语气敬畏,原来杜家二娘子竟是嫁给了当朝太子。

      只见杜有邻眼一瞪,竟是真个气晕过去。

      “阿郎!”

      那边柳勣才说到“我身为太子连襟”,忽然见此情形,终于脸色一变,连忙上前去扶。

      “你走开!”卢丰娘尖叫不已,手忙脚乱。

      管事全瑞连忙喊道:“快,请大夫来。”

      婢女彩云匆匆往外跑,还撞了薛白一下。

      薛白则赶上前帮忙扶着杜有邻,神态冷静。

      “让他侧卧,衣领解开,保持呼吸畅通。”

      “阿郎!阿郎!”

      好在没过多久,杜有邻便醒了过来,才睁眼第一件事就是艰难地抬手指向柳勣,嚅着嘴唇,重复着一个词。

      “和离……和离……”

      薛白看向柳勣,只见他的眼皮明显跳动了几下,满脸都是不可置信。

      回过头来,可看到这书房墙上挂着一幅书法,八个端端正正的楷书大字。

      “谨言慎行,如履薄冰。”

      ~~

      这日中午,庭院中老道士还在摇晃着手中的招魂铃,嘴里嗡嗡嗡,念念有词。

      “拜请九天司命护宅真君来收惊……”

      柳勣失魂落魄地从道坛边走过,绕过壁照时,手中的折扇落在地上犹恍然未觉。

      ~~

      时近傍晚。

      法事终于做好,卢丰娘对香案祈求了好几句“无灾无病”才吩咐人收拾起来,之后请老道长去用饭。

      薛白帮着收拾了各种物件,与奴仆们一起到前院用饭。

      便有下人向他问道:“你可看到了?阿郎这次真下决心让大娘子和离了?”

      薛白摇头道:“不知。”

      “可吃午食时全福说了,当时你也在书房。”

      “我没听懂。”

      旁人又在嘀咕上午那场争吵,只有薛白始终不谈,专注啃着麻胡饼。

      “薛白。”

      杜五郎背着手,在外仪门处探出半个身子,道:“快过来。”

      两人遂走到庑廊处,在栏杆边坐下。

      “你吃。”

      杜五郎四下看了一眼,从背后拿出一根鸡腿,又从袖子里掏出个鸡蛋来。

      这已不是第一次了,薛白坦然接过吃了。

      他首先不觉得打工丢人,其次认为互相帮助是人之常情。他身上有种受了帮助早晚能回报的自信,因此坦然大方、毫无忸怩。

      “站了一整天,方真人拿符箓在我眼前晃啊晃,好累。”杜五郎伸了个懒腰,道:“你呢?”

      “扫地,收拾。”薛白道:“下午整理书架时偷偷看了会你那些书。”

      “都是些子乎者也的,能有甚看头。”

      “为了有用,又不是为了好玩。”

      “你真是与常人不同。”杜五郎不由感慨,问道:“我阿爷与大姐夫又吵了?真要和离?”

      薛白反问道:“和离不好吗?柳郎婿平日待你大姐如何?”

      “我不知道哎。”杜五郎想了想,最后挠头,叹道:“我就是觉得,大姐夫待我很热忱。就像我本来不想去平康坊,但……唉!”

      “你想回报他的热忱,做了些不愿做的事?”

      杜五郎点了点头,又想到了死去的端砚。

      “你大姐几岁?”

      杜五郎数着手指默算了一下,道:““丙寅……二十又六,怎么了?”

      “再嫁不难。”

      薛白方才有一瞬间想过,假若能成为太子连襟也是条不错的出路,但现在这个年纪差太多了。

      可惜了。

      “再嫁?”杜五郎问道:“你也不喜欢大姐夫?”

      “有件事我一直觉得奇怪,柳郎婿与吉大郎认识吗?”

      “是啊,他们能说上话。”

      薛白问道:“那柳郎婿带你去平康坊、遇到吉大郎、吉大郎找你麻烦,这都是碰巧吗?”

      忽然,前院传来喊叫声。

      “这是朝廷命官的私宅!”

      “滚开!”

      两人转头看去正见一队官差从前院如狼似虎地踹进二庭,并将跟在后面的门房喝退,个个凶神恶煞。

      为首一人趾高气昂,大喝道:“京兆府拿人!哪个是杜有邻?”

      “长吏且慢。”全瑞慌忙赶出来,客客气气喊道:“请到厅上看茶,可好?”

      “让杜有邻出来!”

      那官差冷眼朝天,一把拨开全瑞的手。

      几颗碎银便落在地上。

      “何事喧哗?”

      随着这一句话,杜有邻从西边书房中缓步而出,一手背在身后,另一只手上还拿着一卷书,问道:“可是京兆府寻老夫?”

      “你便是杜有邻?拿下!”

      一众官差径直扑了上去,摁住了杜有邻。

      混乱中,书卷掉落在地。

      “放开!有辱斯文……尔等可知老夫是何人?!”

      全瑞没想到他们真敢拿朝廷命官,忙上前去拦。

      “不可造次,不可造次啊,长吏可知?杜家二娘子乃当朝太子良娣!”

      “拿的就是太子岳丈!”

      只听“锵”的一声,那官差拔出刀来,镇住了还想挣扎的杜有邻。

      “都听好了,杜有邻‘妄称图谶,交构东宫,指斥乘舆’,由京兆府捉拿审讯,其余人等暂拘宅中,不得擅离!”

      甫一听得这罪名,众人俱已被吓得目瞪口呆。

      卢丰娘从厅中赶出来,见此情形,惊得直接瘫坐在地。

      杜有邻如丧考妣,嘴唇抖动,不敢再动。

      全瑞脸色煞白,满眼失神。

      这一家本是清贵门第,今日什么都没做,却突遭一个晴天霹雳。

      天大的罪名盖下来,这宅院之中每一个人都逃不掉。

      “阿爷!”

      杜五郎眼看杜有邻被带走,下意识追了两步,脚一软差点摔在地上。

      有人一把将他扶住。

      他抬头一看,看到薛白那张还显稚嫩的脸,以及冷静的眼神……

电影天堂 发表于 2025-8-26 15:38:25

第3章北海如象

      日已偏西,杜宅惶惶。

      青岚噙着泪,扶着卢丰娘在前厅缓缓坐下。

      “怎会这样?”卢丰娘哭哭啼啼,全无主见,抹着泪问道:“全管事,你说眼下该怎么办?”

      全瑞是久经世情的老管事,此时已成了杜家唯一的主心骨了,他沉吟道:“这天大的罪名……得赶紧通知太子。”

      “对,对。”卢丰娘忙道:“那快遣人去。”

      “全福,快去。”全瑞连忙向他儿子吩咐道:“十王宅,太子不住东宫,去十王宅。”

      “欸。”

      全福应了,马上就往外跑。

      “大娘子勿虑。”全瑞眼中满是恐惧,却还强自镇定,道:“阿郎一向谨言慎行,说他‘妄称图谶,交构东宫,指斥乘舆’根本毫无根据!想来,等查明了就会放人。”

      卢丰娘拍着心口,喃喃道:“那就好,那就好。”

      厅上忽然有人开口说了一句——

      “官差刚才没有搜查杜宅。”

      众人转头看去,只见说话的竟是才被收留三日的薛白。

      “你这小儿。”全瑞道:“杜宅既无‘图谶’,亦无与人‘交构’之书信,更无‘指斥’之词,有甚值得搜查的?”

      薛白问道:“杜宅没有证据,此事全管事知道,可官差怎么也知道?既然这样,他们怎么敢直接拿人?”

      “这……”

      全瑞转念一想,喃喃道:“对啊,那他们也该清楚阿郎是冤枉的。”

      薛白又问道:“他们拿了人,肯定打算定罪,但怎么定罪?”

      “如何定罪?”全瑞思忖道:“莫非是,今日设坛作法,让宵小诬告图谶了?方道长还在府上,得想办法送走,再把那些法器烧了。”

      “不可。”薛白提醒道:“他们没有带走方道长和法器,说明这些不是定罪的关键,我们如果主动掩盖,反而显得心虚。”

      “是啊。”卢丰娘泣声问道:“一场法事,不至于吧?”

      “法事才刚办完,一定不止这个原因。”薛白沉吟着,问道:“杜家真没有别的把柄吗?”

      至此时,众人皆已止了哭声、瞪大了眼看着薛白,惊诧于这个稚气少年如此冷静。

      不仅冷静,竟还敢质问主家,仿佛是负责此案的断案官一般。

      全瑞不由叱道:“你这小儿……”

      “就让薛白参详吧。”杜五郎连忙道:“他出身可不凡,往来的可都是贵妃、节度使这般人物。”

      全瑞微微吃惊,这才点点头,长叹道:“阿郎虽为东宫属臣,然不过虚职,平素连话都不敢与旁的官员多谈,如何有甚把柄?没有把柄!除了……”

      “除了柳郎婿?”薛白问道。

      全瑞忽然打了个寒颤,反应过来,惊道:“果真是柳郎婿落了罪证在旁人手里?!”

      这正是薛白刚才就打算问杜五郎的,柳勣带其去平康坊一事是否有人故意为之?

      显然,任谁一看柳勣,皆知这是个志大才疏、容易被利用之人。

      “太巧了。”全瑞喃喃道:“五郎出事不久,柳郎婿上午才与阿郎争吵过,下午便有人来拿阿郎,这般一看,官差来的也匆忙。定是了。”

      “不是那蠢材还能是谁?!”卢丰娘听了,反而哭得厉害,大骂道:“我早便知道这狂生要害了杜家!我早便知道……呜呜……这祸害!”

      “大娘子。”全瑞急道:“柳郎婿交友鱼龙混杂,得遣人去问问他是否落了把柄在谁手里……”

      正在此时,有仆役匆匆跑回来,还差点在门槛上绊了一跤。

      “不好了!全福刚出后门就被捉走了!”

      “什么?”

      全瑞惊愕,终于乱了方寸。

      “我们翻墙走。”薛白反应迅速,拉过杜五郎便走,“必须尽快找到柳勣、太子。”

      “我……我不知道太子住在哪啊。”

      “我知道。”青岚道:“我曾随娘子去拜见过太子良娣。”

      “快。”

      青岚赶紧跟上两步,却又回头向卢丰娘问道:“娘子,奴婢去吗?”

      “快去,让五郎回来。”

      然而,薛白已拉着杜五郎出了前厅。

      青岚一跺脚,匆匆追赶上去……

      ~~

      薛白在心中算过,杜宅有一个大门、一个后门,西侧门三个、东侧门两个,京兆府则派了二十人左右,守住这七个门可以,不太可能包围院墙。

      也许会有官差巡视,但他知道官府做事必定要走流程,所以得抢一个“快”字。

      他先赶到前院马房拿了条绳索,又到储物房拿了梯子,折向后院,直接赶到第五进院东边的假山附近。

      这里离别的侧门最远,院外最静,且容易翻墙。

      “跟上。”

      薛白把梯子往假山上一搭,先爬上院墙,往四下打量了一眼,招呼杜五郎、青岚上来。

      “来。”

      薛白把绳索系在院墙上,顺着绳索爬下,先扶了青岚,杜五郎则笨拙得多,差点摔了个狗啃泥。

      “哎哟。”

      “别喊。”

      “去十王宅?”青岚道:“这边走。”

      “不,先找柳勣,确定证据更紧急。”

      “柳郎婿家在敦义坊,往西。”

      ~~

      唐长安城方方正正,有纵横交错的二十五条大街把城内分为两个市、一百零八个坊。

      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,城东、城西分别由两个县管辖,东边是万年县、西边是长安县,取的是“长安万年”之意。

      杜家在升平坊,属东,归万年县管辖。

      升平坊是唐坊标准的“四门十六区”布局,四个坊门说是“门”,实则门上方还有楼阁,武候可于楼阁中放哨。

      走到坊西门处,杜五郎很是紧张,低着头,走得同手同脚。

      “别怕。”薛白低声道:“我们还不是逃犯,官差认不出我们。”

      “哦。”

      “头抬起来。”

      好不容易出了升平坊,薛白放缓了脚步,环顾了四周,没有看到任何熟悉的风景。

      青岚发现他对宅门外非常陌生,便给他指点了方向。

      “我们得往西走三个坊才到朱雀大街,穿过朱雀大街后还要往西南走五个坊才到敦义坊,并不近……”

      薛白前两日已打听了杜宅是处于乐游原一带,此时听青岚一说,终于清晰了些。

      此处大概是后世的西影路与曲江路交界附近,要走到长安中路才算到了朱雀大街,这还只是一小半的路途。

      整段路相当于从青龙寺走到西安美院,着实远。

      “有马车吗?”

      “得寻车夫,还要套车,来不及了。”

      “马上要宵禁了。”

      “用跑的。”

      三人体力都不算好,跑了半个时辰之后,都是气喘吁吁。

      “我……我……我不行了……”

      杜五郎终于停下歇了会,撑着膝盖,几乎要站不起来。

      “真的,没力气了。”

      落日最后的余晖退去,长安城宏伟的轮廓越来越暗。

      “咚。”

      太阳刚落山,城中便响起了暮鼓声。

      六百声暮鼓之后,若还在街上,那便是犯夜了,要被捉去笞打。

      青岚鼓励道:“马上就要到了。”

      “走。”

      薛白眉头紧锁,与青岚一起拉起杜五郎,在鼓声的催促下跑进了长安夜色中。

      “咚。”

      “咚。”

      “漏尽!闭门!”

      随着最后一声闭门鼓声响过,敦义坊的坊门缓缓关闭。

      长安宵禁开始,将持续到次日五更。

      鼓绝人散,九衢唯月。

      ……

      有三个身影气喘吁吁地站在了坊中一个宅子前。

      柳宅只是一个两进院落的普通民宅,看着略有些寒酸,与柳勣那一身锦裘并不匹配。

      “没有官差?”薛白警惕地环顾周围,目露疑惑。

      “我们,跑得快。”青岚还没顺过气,道:“而且,这里是长安县管辖,他们调人,慢了吗?”

      他们叩响了门环,很快门内响起女子的声音。

      “谁呀?”

      “流觞。是我,青岚,五郎也来了。”

      很快,“吱呀”的声响中,有个瘦小的婢女打开了门。

      “五郎怎此时过来?这是……跑来的吗?”

      “进去再说,可有官差来过?”

      “官差?没有。”

      薛白有些惊讶,自语道:“官差竟没来过?”

      ~~

      杜家长女名叫杜媗,人称杜大娘子。

      她听到动静,亲自端着火烛赶到前厅,见是杜五郎带人来,连忙问究竟。

      这姐弟二人,弟弟其貌不扬,姐姐却十分美貌。

      薛白初见有些讶异,转念一想明白过来,杜五郎是继室所生,容貌更像卢丰娘,而杜家的前几个儿女则是杜有邻原配所生。

      想必杜二娘子也是相貌秀丽,故能嫁入东宫。

      此时杜媗听说了父亲被捉之事,花容失色。

      薛白则于烛光中仔细观察了她一眼,留意到她的装扮与当世的华丽之风不同,穿戴颇俭朴,素面朝天。

      另外,她眼眶发红,应该是哭过。

      待她稍平息了些,薛白问道:“柳郎婿不在家中吗?”

      “郎君他……不在。”

      “他中午可有回来过?”

      “嗯。”杜媗抹泪应了。

      “可说了杜家要求他和离之事?”

      杜媗本不欲与外人说这些事,加上不熟悉薛白、不知他为何小小年纪如此气势逼人,但眼下情况紧急,她还是点了点头,同时思忖着整件事的后果。

      事发突然,谁都没反应过来。

      薛白又问道:“他是如何说的?”

      杜媗犹豫片刻,方才启唇应道:“他说‘只要我们夫妻情坚,依唐律,不论是官府还是丈人都不能拆散我们’,让妾身务必坚如磐石。”

      “你怎么回答?”

      杜媗被问得感到不舒服,侧过头,低声应道:“磐石方且厚,可以卒千年。”

      “然后呢?”

      “郎君说‘那就好’,便往书房去了,没待多久,匆匆离开,至此时犹未归来……唉。”

      一声不自觉的轻叹,杜媗已猜到了事情的轮廓。

      “他没说去哪?”

      “妾身问过郎君,说是去寻友人帮忙。”

      “我可否去书房看看?”

      “郎君书房寻常是不让人进的,但既然是……”杜媗知形势紧急,站起身来道:“这边请。”

      柳宅前厅干净整洁,没有什么摆件,书房中却挂了非常多的书画。

      一推门,入目便是挂在墙上的一幅书画,录的是首诗。

      薛白上前,凑近了一瞧,微弱的烛光中勉强看清了末句。

      “不拘贫与富,但愿一相知。”

      书法极好,行云流水,哪怕是外行也能一眼看出这是名家手笔。

      “此为李北海手书。”杜媗上前道:“郎君曾以金器赠他,他则以书画、名马回赠郎君。”

      “李北海?”杜五郎惊呼道:“‘右军如龙,北海如象’的李北海?”

      “右军如龙”指的是王右军王羲之,这李北海能与王右军齐名,可见不凡。

      杜五郎既知是他的字,再仔细一看,与乍看时感觉又有不同。

      流觞不满地嘀咕道:“可郎君赠出去的金器,分明是娘子的陪嫁。”

      “多嘴。”

      杜媗轻叱了婢女,小心翼翼地端着烛火,环顾了这书房一眼,目光中又是悲伤又是惊叹,道:“郎君好结交名士,此间皆是寻常求不得的名画字帖,也是……寻常招不得的麻烦。”

      她没有把烛火给薛白拿,习惯性地怕熏坏了哪幅字画。

      薛白在昏暗中检查了桌案。

      案上摆着砚台,用手一摸,墨还未完全干,该是下午才磨的。

      忽然,前院响起了急促而激烈的敲门声。

      “开门!”

      “京兆府办案,开门!”

      书房中几人吓了一跳,杜五郎当即便慌了,问道:“怎么办?”

      “烛火凑近点。”薛白催促道,“找痕迹。”

      “什……什么痕迹?”

      “柳勣去哪了?与吉家或是谁有无信件往来?或有何证据落在书房?找。”

      气氛陡然紧张起来。

      杜媗也顾不得别的,把烛台往桌案一放,从屉中拿出一个匣子翻找。

      这些显然是柳勣与人的通信,确实很多。

      见此情形,再想到那“交构东宫”之罪名,愈发叫人不安。

      “开门!开门!”

      流觞吓得快要哭了,问道:“怎么办?奴婢是否去说娘子不在……”

      “快找。”

      薛白翻了翻桌上被墨渗了一点的纸张,没发现什么,拿过流觞手中的烛台,四处照着。

      他甚至在墙上看到了杜甫的字。

      若非形势紧急,他真的会非常惊叹。

      前院忽然响起“嘭”的一声大响,有官差喝道:“撞进去!”

      “嘭。”

      “嘭。”

      烛光一晃,地面忽有两个纸团映入眼帘,薛白匆匆放下烛台,拾起第一个纸团打开,见到只有“和离书”三个字。

      再打开另一个纸团,他不由目光一动,自语道:“原来如此。”

      “找到什么了?”

      “走。”薛白收好这两张纸,推着杜五郎,道:“翻墙走。”

      “可是……禁宵了。”

      “走。”

      薛白推走旁人,自己赶了两步又停下了脚步,回头看向杜媗拿出来的匣子。

      很多书信已散落了满桌都是,来不及收拾了。

      想到柳勣那志大才疏、眼高手低的性子,再看向满屋的名家书画,薛白的眼中泛起了犹豫之色。

      但犹豫只有一瞬间,他脑中忽然晃过另一幅字。

      ——谨言慎行,如履薄冰。

      他遂拉了杜媗一下,从她手中拿过烛台,与她对视了一眼。

      杜媗看懂了薛白眼神中的意思,以手掩面,转过身去。

      薛白果断伸出手。

      烛台点燃了缣帛,火苗迅速蹿起,吞噬了李邕、杜甫以及诸多名士的字画。

      焚琴煮鹤,汹汹而燃……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《满唐华彩》怪诞的表哥